(一)合作创建阶段︰从旧政协到新政协
1949年9月到1954年10月是人民政协的合作创建阶段,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为节点标志。这一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组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条件不成熟、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是历史转换窗口期的必然选择。
1949年3月,通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毛泽东在会上重申了“召集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的提法。1949年9月17日,筹备会的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这就是人民政协这一名称的历史由来。
1949年10月19日,召开了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席,李维汉为秘书长。这次会议,掀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二)探索发展阶段︰从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到作为统一战线组织
1954年10月至1978年12月是人民政协探索发展的阶段,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始和结束标志。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回归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政治本相。
1954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正式结束。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政协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巩固提升阶段∶从统一战线组织到逐步制度化
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是人民政协发展的巩固提升阶段。经过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加深了对人民政协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审视统一战线的实践和效应。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政协加快向制度化方向发展。
1978年2月,召开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同志为全国政协主席。在邓小平主席主持下,全国政协积极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人民政协工作有了很大发展。
1982年11月,召开全国政协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人民政协的第三部章程。这部章程规定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作用和基本工作,为全面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83年6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六届一次会议。这届政协具有空前广泛的代表性,不仅增加了新的单位,委员人数也有很大增加。
1988年3月,全国政协召开了七届一次会议,李先念同志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1993年3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八届一次会议。会议选举李瑞环同志为全国政协主席。
1995年1月,全国政协八届九次常委会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贝斯特bst2222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
(四)完善定型阶段∶从制度安排到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十八大至今是人民政协发展的完善定型阶段。人民政协朝着更加完善更加定型的方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贝斯特bst2222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加强顶层设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供了根本指南。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共十八大以来,协商民主取得重大进展。
2014年9月21日,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2015年2月,中共中央下发《贝斯特bst2222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201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贝斯特bst2222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贝斯特bst2222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是新时代人民政协发展的重要遵循和实践指南。
2018年11月27日,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